當媽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當下熱的網(wǎng)絡段子就是超級辣媽新標準了: “下得了菜場,上得了課堂,做得了蛋糕,講得了故事,教得了奧數(shù),講得了語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報,懂得了琴棋,會得了書畫,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點,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出創(chuàng)意,搞得了活動,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重要的是,熬得過歲月滄桑,扛得住情緒崩潰!”有人形象地稱之為十八得了超級辣媽。
這個 “辣媽新標準”雖有戲謔的成分,可相信會贏得時下不少媽媽的認同。當“媽媽”的角色由過去家庭教育的主角,變成如今的“十八了得超級媽”,相對于“拼爹”而言,“拼媽”應當算是一種進步?!捌吹逼吹氖歉篙叺臋?quán)勢和財富,破壞了社會公平、阻礙階層流動,所以遭人詬病。而“拼媽”則是一種個人競爭,且不是中國獨有的現(xiàn)象——國外的全職媽媽比中國更多,她們在對孩子的付出方面一點都不次于中國的“拼媽族”們。
西方人對于孩子成名的觀念相對比較淡薄,他們并不煞費苦心地設計孩子的未來,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發(fā)展,努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能夠適應各種環(huán)境,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他們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fā)點的?;谶@種觀念,西方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的自身鍛煉。他們普遍認為,孩子的成長必須靠自身的力量,因此從小就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
1.德國人:讓孩子與大人爭辯
德國人以為“兩代人之間的爭辯,對于下一代來說,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們鼓勵孩子就某件事與父母爭辯,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通過爭辯使孩子覺得父母講正義、講道理,他會打心眼兒里更加愛你、依賴你、尊重你。
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過爭辯弄明白了,會心悅誠服地去做。你有難題,孩子參與爭辯,也能啟發(fā)你。
2.日本人:讓孩子獨立自主
為了增強兒童的生活自理觀念,家長有意識地讓兒童學會判斷是非,作出選擇,如去商店購買玩具,家長事先會定出一個金額,讓小孩子自行決定買什么;家里準備外出旅游,也會征求一下孩子的看法。日本孩子上了初中后,能夠自己獨立地上街購買衣服,而且會貨比三家,精打細算。
3.猶太人:讓孩子早知書本是甜的
在每個猶太人的家里,當小孩子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圣經(jīng)》,滴一點兒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經(jīng)》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常常就有書本,說是在夜深人靜時,死者會來看書。這種做法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即生命結(jié)束有時刻,求知卻無止境。
美嘉教育官方微信
掃描左側(cè)二維碼或添加公眾微信號 meijiaedu 相信專家的力量!美嘉教育官方微博
掃描左側(cè)二維碼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專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