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膚、黑眼睛、一口流利的漢語,在的大學校園里活躍著這么一群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華裔留學生。近年來,華裔學生留學中國悄然成風,越來越多的“僑二代”們,不滿足于從祖輩那里了解中國,而選擇到北京、上海、廣州負笈游學,親歷當今中國的變化。
選擇中國,這種興趣離不開華裔學生扎實的中文教育。就讀于北京大學[微博]中文系的馬來西亞籍華裔生何同學說,很多馬來的華人家庭,都會在家里說漢語普通話或者原籍方言,同時會讀一些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得益于良好的中文教育,“我們會對中國有種落葉歸根的親近感,總覺得應該去認識祖輩生活過的家園。”在清華[微博]大學[微博]建筑學院求學的新加坡籍華裔陳同學說,“在新加坡,有一個從小學到大學完整的中文教育體系,我對中國的了解和興趣就是這樣培養(yǎng)起來的?!?/p>
在中國上學,華裔生通常以國籍形成自己的“小集體”。但基于華人血統(tǒng)的親近感和并不存在的語言障礙,他們普遍能夠順利進入中國學生的圈子,參與豐富的校園生活。何同學就是北大辯論協(xié)會的主力,還曾代表北大辯論隊參加2010年兩岸四地高校世博辯論大賽。他很慶幸自己能通過辯論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普遍喜歡思考,又來自不同的院系,思維方式各異,大大拓寬了我的視野;另外,辯論能把我們帶進深層次的想法交流,通過中國朋友,我可能比大多外國人都了解中國?!?/p>
陳同學坦言,與中國學生共同學習生活對他改變很多?!八麄兒芟矚g和我交流,也會照顧我的一些感受。這也讓我學會去尊重他們和其他外國留學生的風俗習慣。還有,他們一有空就去圖書館,在他們的影響下,我比以前在時勤奮多了!”
抱著“尋根”的念頭來中國讀書,學成之后,回居住國就業(yè)會有充分的“比較優(yōu)勢”。這種“墻內開花墻外香”的“鍍金”行為,伴隨著中國崛起的進程,被越來越多的所認可。由于一些現(xiàn)實原因,華裔學生留華發(fā)展可能還有一定現(xiàn)實難度,但尋根故鄉(xiāng),學在中國,對花季青年來說,已經是一筆不菲的人生財富。
美嘉教育官方微信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公眾微信號 meijiaedu 相信專家的力量!美嘉教育官方微博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專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