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某在澳留學生談澳洲留學大半年的感受,供大家參考。
在澳洲留學了大半年了,在沒來澳洲之前,我一直認為只要在澳洲呆上幾個月,原本就有英語基礎(chǔ)加上天天跟老外講英語,我的英語肯定會有質(zhì)的飛躍??墒莵砹税闹拗?,我發(fā)現(xiàn)我的英語反而比在的時候差了。
后來和同學有次討論,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感受,很多人都有同感。然后想了想,大概是這幾個原因:
1、accounting專業(yè)的中國學生太多。
accoungting是中國學生比較熱門的專業(yè),所以班上絕大部分都是中國人,接著就是印度人。一般來說,在40個學生中,大概有30個中國人,3-4個印度人,4-5個俄羅斯人、南美人、日本人、越南人,1-2個本地人。既然身邊的同學絕大部分都是中國人,普通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大家在課間和課后交流的語言,就連我們的澳洲老師,也會講“小籠包”。說實在,我自從讀了accounting master以后,普通話有了很大的進步。
2、排外性。
“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一般來說中國的學生都是跟中國的學生呆在一起,很少跟別的的學生交流。我有一個南美的同學曾經(jīng)跟我抱怨:“我以前跟三個中國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她們都是在做group work的時候才跟我討論,平時很少跟我聊天?!比硕加卸栊?,喜歡呆在一個“comfortzone”里面。跟本國的人呆在一起,當然很好,既不需要擔心語言問題,也不用顧忌文化的差異。
3、學習英語的動機。
很多人學英語都是為了考雅思,只要雅思過了,一切都行了。所以學習英語的途徑往往就是??題海戰(zhàn)術(shù)。
4、中國文化已經(jīng)深入澳洲,以至于就算不講英文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在公共圖書館里面,中文書籍和雜志占有很大的比例;唐人街酒樓林立,中國的生活用品應(yīng)有盡有,逢周四,五還有免費的中文報紙贈送;從發(fā)廊的理發(fā)師,7/11便利店的員工,菜市場的菜販,銀行職員,到家庭醫(yī)生等等,很多都是中國的同胞。所以單憑普通話或者粵語都可在澳洲生存了。
5、文化差異。澳洲有自己的文化、俚語和口音,所以對于我們這些外地人來說,想跟本地人深入交流確實是不容易。
例如:對老師的稱呼,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講究尊師重教、師道尊嚴,從小學生們就被教育對老師要尊敬,稱呼老師一般是老師的姓加上“老師”或“教授”。很多剛出國的留學生,對如何稱呼大學里的老師有些困惑,有些留學生直接套用的方法“Teacher Smith”“Professor Smith”地來與老師打招呼。其實,在西方大學校園,稱呼老師采取比較尊敬一些的方法是Mr.(男)或Ms.(女)+姓,如稱呼Frank Smith為“Mr.Smith”,Jane White為“Ms.White”。然而,更多時候?qū)W生大都是干脆直呼老師其名的,如Frank或Jane。
因此,為了融入當?shù)氐奈幕?,我還自己參加了學校的一個基督教聯(lián)盟,每逢周一參加圣經(jīng)小組學習。小組里面大概有8-10個本地人。
可能是因為我自己不了解圣經(jīng)和澳洲文化吧,雖然我已經(jīng)很努力了(我一般都會在學習圣經(jīng)之前都先預(yù)習將要講的章節(jié)),可是我還是沒能融進去,總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
比如說他們在討論圣經(jīng)某個問題的時候,我還沒有想好答案,他們已經(jīng)接到下一個問題了;又比如說他們在學習圣經(jīng)之后都會講足球,食物,電影等等,我往往聽不明白他們在講什么。即便如此,我還是堅持每個星期的學習。
另外我以前考雅思的時候買了個卡西歐電子辭典,里面有牛津英美文化字典(英漢雙解)可以幫助我了解不同的的文化。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理解他們在說什么,總有一天我能深入地跟他們交流。
美嘉教育官方微信
掃描左側(cè)二維碼或添加公眾微信號 meijiaedu 相信專家的力量!美嘉教育官方微博
掃描左側(cè)二維碼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專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