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人出于對教育的失望,把目光投向外部,非常推崇國外特別是美國的教育,經(jīng)常建議用美國的教育模式取代現(xiàn)行的教育模式。這本來無可厚非。每一個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勢,都有值得他人學習借鑒的地方。
自二戰(zhàn)以來,美國的教育成功取代歐洲,達到了輝煌的頂點,吸引了全的學生,自有其非比尋常之處。但我認為,推崇應當建立在真實了解的基礎上,借鑒必須依賴于本國具體國情。否則,單純盲目的移植必然會導致南桔北枳,而且會喪失寶貴的時間和信心。在我看來,我們對于美國教育還存在諸多誤讀之處。我不是研究美國教育問題的導師,錯誤之處還望有識者批評指正。
種常見的誤讀是,美國的學生不太用功讀書,而我們的學生都是書呆子。據(jù)說,有些人去美國的中學轉了一圈,得出結論說,美國的教育是快樂教育,學生不做作業(yè),課業(yè)負擔很輕。而我們的學生課業(yè)負擔太重,每天睡眠嚴重不足,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下降。因此,中國的中小學應當盡可能地減少學習時間,難度應當盡可能低,課本應當盡可能薄。盡管我不懂基礎教育,但我卻接受過基礎教育,我總覺得這個結論違背了基本的常識。我們每個人很小的時候都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沒有人能輕輕松松成功。上怎么可能有付出很少卻收獲很多的事情呢?天上怎么可能白白掉餡餅呢?這不符合常理。后來經(jīng)過實地考察,我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奧秘:美國的學校分為私立和公立兩種。在好的私立學校,學生學習的辛苦程度一點也不比中國學生輕,他們每天也只能睡五六個小時。學校里的競爭一樣很激烈。但是質(zhì)量比較差的公立學校就完全不同。那里的學生是比較輕松的,競爭壓力也不大??磥?,有些人考察的可能只是美國的公立學校,就匆忙得出了片面的結論。但我想,總不能讓中國好的中學去和美國比較差的中學去比較吧?我們還是應該和他們好的中學競爭。此外,美國小學的課本并不薄。他們的文學、歷史課本都很厚,有些也很難,但學生打下了非常堅實的人文基礎。順便說一句,所謂“快樂教育”,我很懷疑這是美國人故意放的煙霧彈,麻痹你們,讓你們的孩子都不學習,他卻在那兒拼命學,這樣他當然就能永葆競爭優(yōu)勢了。但愿我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近日本政府已經(jīng)意識到這個問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本屆政府大的課題是重建日本教育,要求中止已進行十年的“快樂教育”,給日本小孩增壓,增強他們在未來的競爭力,特別是和中韓學生的競爭。這未必不是看問題的一個角度。
第二種誤讀是,美國大學招生不看重學生成績,看重的是綜合素質(zhì)。有人為了證明這一點,舉出哈佛大學等一流大學拒絕多位SAT、ACT成績滿分的申請者的例子,當然其中包括了許多中國學生。也有人舉出耶魯大學招收的中國學生成績并不高的例子,以此說明美國大學對成績是多么的不重視。在我看來,“美國大學招生不看重學生成績,看重的是綜合素質(zhì)”這句話的后半句是對的,但前半句是錯的。事實上,美國大學招生時非??粗爻煽?,只不過他們看重的是學生在中學平時的多次學習成績,而不是SAT、ACT一次的成績而已。以美國好的私立大學斯坦福大學和好的公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為例,他們錄取時重視的是申請者在中學的GPA以及AP課程的成績,SAT、ACT的成績只是作為其中的一項指標參考而已。這是因為,美國大學招生實行的是申請制。他們并沒有一個和中國的高考制度相類似的性考試,也不會依據(jù)這一考試的成績?nèi)ヤ浫W生。
從歷史上看,SAT和ACT是有人(而且是私人機構)先組織了一個考試,慢慢地各個大學開始認可這個成績,逐步推廣開的。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期,SAT和ACT幾乎是無人問津的,它和中國的高考制度完全不同。中國實行的是高考下的統(tǒng)一錄取制度。從形式上看,它特別像中國古代的科舉——老百姓也是這么看待的——所以高考成績在中國高校招生中才會成為的錄取依據(jù)。
第三種誤讀是美國的教育很公平。有人認為,美國的大學招生不分種族、民族、膚色,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也能獲得高額獎學金完成學業(yè),體現(xiàn)了公平和正義。這完全是不了解美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得出的片面認識。應當說,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抗爭,美國的少數(shù)民族,特別是黑人,贏得了平等受教育的權利,這是美國教育史上的一個重要進步。但是大家千萬不要忘了,美國社會是一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也是一個視不平等為當然的社會。在教育領域尤其如此。美國人認為,稀缺的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應當由那些社會地位高,家庭經(jīng)濟好的學生獲得,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能夠支付得起高昂學費,另一方面,這些學生先天稟賦條件比較好,受教育程度高,畢業(yè)后有父母和家族的關照,也更容易在社會上取得成功,既說明了教育的質(zhì)量,也可以更好地回饋母校。但是,這種家庭出生的孩子普遍都有一個毛?。喝狈τ驗樗ㄋ┮呀?jīng)什么都有了。為了讓他們有足夠的動力迎接挑戰(zhàn),必須有另外一些家境貧寒的人來刺激他們。出于這個目的,私立大學在有限的招生計劃中拿出一部分招生名額,并提供獎學金,為家境貧寒但非常的學生提供財務資助。這些學生的智商很高,普遍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希望出人頭地的決心,他們會非常珍惜上帝賜給他們的機會,將來也有機會取得巨大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存在會激起那些家庭條件好的學生的挑戰(zhàn)欲望,迫使他們也加入到奮發(fā)向上的行列里來。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在一條鯰魚的刺激下,其他沙丁魚加速游動,保持活力。
一般說來,家庭經(jīng)濟好的學生心胸比較寬廣,視野比較寬闊,但失之安逸;家庭經(jīng)濟差的學生視野比較狹窄,容易急功近利,但吃苦精神比較強。這兩類學生都能從對方身上學到自己所缺乏的東西。這才是美國大學特別強調(diào)生源多樣性的根本原因。生源多樣性固然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砥礪,促進了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確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但從根本上說,生源多樣性是為富裕階層的教育提供服務的一種方式,是上不公平的教育制度。自然,這樣的教育制度培養(yǎng)出來的人,在價值觀上也就符合美國有錢人的利益了。所以美國多位總統(tǒng)不尊重其他和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在上推行霸權主義自有其教育制度上的緣由。當然,這是美國私立大學的做法。對于公立大學來說,它考慮的主要是公平問題,也就是解決讓所有人有接受教育機會的問題。教育質(zhì)量的問題就退居次要地位了。這也是為什么美國的一流大學主要是私立而不是公立的原因。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你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什么耶魯大學在中國招收的學生成績不一定高的原因。因為耶魯大學已經(jīng)招收了美國本土成績好的學生。它到中國來選的十個人也好,八個人也好,一定是美國學生缺乏的那一類人。換句話說,一定是有特點的,符合美國人需要的人。成績自然不需要好的——它何必要不遠萬里來遙遠的中國去尋找成績好的學生呢?美國本土就有——當然也不能低于耶魯?shù)娜雽W要求。
中國的教育問題是上復雜、棘手的問題。首先,它面臨的受教育群體太龐大,上任何一個都沒有像中國這樣面臨巨大的受教育人口壓力——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數(shù)就超過了歐洲某些人口的總和。其次,中國的教育體制在“文革”階段基本上被摧毀了。所以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其他社會領域要么在改革,要么在開放,但教育領域面臨問題的卻是重建(司法領域面臨也是類似問題)。當其他社會領域已經(jīng)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要求改得差不多的時候,教育的重建任務才基本完成(當然也在邊重建邊改革)。這時候再去改革,難度可想而知。所以民眾現(xiàn)在對教育的意見很大,這并不奇怪。第三,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教育觀不一樣。美國人的教育觀是通過教育做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是一種公民教育。中國人的教育觀是通過教育改變命運,出人頭地。他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很強。所以中國人一方面特別強調(diào)受教育權利的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根深蒂固的東西;另一方面,又特別強調(diào)教育質(zhì)量的差異和教育質(zhì)量的競爭——只有我現(xiàn)在受的教育比你好,才能我將來在社會上比你強。這是一種相互矛盾的思維,但都是客觀存在的。這種歷史和文化是任何一個所沒有的。所以你看到,盡管教育部三令五申不許中小學假期補課,但中國的家長在假期給孩子補的課多;盡管教育導師反復勸說不要拔苗助長,但中國的家長恨不得在胚胎形成之前就給肚皮注入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培養(yǎng)出上完美的神童。所以我始終認為,盲目地照搬美國的教育體制,一定會給中國教育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美嘉導師提示:中國的教育問題,必須由中國人站在中國的立場上,用中國人的思維去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辦法。正像重慶大學校長林建華所說,如果將來中國各領域的中堅和領導主要在中國大學接受教育,雖然并不能證明我們的教育是成功的,至少是合格的。反之,如果他們中多數(shù)人都是在國外大學接受的教育,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是可悲的。
美嘉教育官方微信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公眾微信號 meijiaedu 相信專家的力量!美嘉教育官方微博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專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