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教授認為,有三種技能是留學生應該具備的。這三種技能是:良好的寫作能力,提出問題并批判性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
技能一:良好的寫作能力
“坦率地講,寫作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只是中國學生覺得難,每一個學生都覺得難?!奔又荽髮W洛杉磯分校的西戈(Siegal)教授說。
為什么中國學生覺得寫學術文章尤其難呢?西北大學經(jīng)濟系沃利(Voli)教授說:“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學習都很勤奮刻苦,也很聽話。我布置的任何作業(yè)他們都會盡全力完成。然而,他們只是把我告訴他們的或者書上說的寫下來,這是大的問題缺少自己的觀點?!?/p>
許多中國學生為什么覺得寫作難,因為他們覺得,“我們在讀本科時沒怎么寫過這樣的文章,老師也沒教過。”
是不是英語水平限制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很多教授說,英文水平確實會有些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到美國讀書的學生來自各地,英文水平自然有高下之分,但并不是說英文水平較低的學生寫出的文章水平也低。對教授們而言,提出觀點和證明觀點更有價值。
技能二、提出問題并批判性思考問題的能力
中國學生在課上需要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而不是被動地坐在那里聽。他們需要有質疑能力,需要問問自己哪些證據(jù)可以證明或者證偽前人或其他人提出的觀點。對于中國學生習慣以考試成績高低論優(yōu)劣的思維模式,他們頗有微詞,也頗為擔心。他們認為,考試分數(shù)決不是尺度,學生思考能力的提高是評判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
斯坦福大學心理系約翰遜教授說:“如果你的目標是創(chuàng)新,你的美國教授肯定愿意跟你一起合作,或者助你一臂之力。但是,這需要你有尖銳的看問題的眼光去質疑,而不是重復那些別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理論。”一位紐約大學的教授說:“中國學生很善于總結,但不善于批評、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觀點,實在有些遺憾?!?/p>
為什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此重要?因為提問可以把閱讀從靜態(tài)的、單向的“看”變?yōu)閯討B(tài)的、雙向的“交流”,這是一個深度理解的過程。提出問題的過程,讓我們可以思考所讀的內容是否符合邏輯,是否言之有物,是否準確明白,是否還有其他更為恰當?shù)难芯糠椒ā?/p>
提問除了對理解學術文章大有裨益,對于有效的社會交流也起著很重要作用。首先,提問可以幫助交談雙方發(fā)現(xiàn)共識所在,這在協(xié)作或者團隊合作中尤其重要。其次,提問有利于控制話題走向。
以課堂討論為例,通過提問可以幫助你把話題轉移到自己擅長的方向上來,這樣還會擔心自己無話可說嗎?再其次,提問可以讓交流的目標更加明確,讓交流的過程更加有效,避免“雞同鴨講”的狀況。
技能三、良好的表達和溝通能力
亞利桑那大學的萊溫(Levin)教授:“不論我怎么鼓勵我的中國學生,他們就是不說話!在我的課上,安靜的群體肯定是中國學生。他們不說話,我無法確定他們是否聽懂了我講的內容。下了課也是這樣,他們從不到我的辦公室來。”這樣的評述雖然可能被解讀為對中國學生的刻板印象,但不能否認中國學生表現(xiàn)得確實不夠積極。
伯克利大學教育學院的戈麥斯(Gomez)教授說:“我的中國學生只有在得了低分后才找我溝通。其實,他們應該早點來跟我討論一下怎樣才能得高分?!?/p>
是中國學生不愿意跟老師交流嗎?許多中國學生的觀點不外乎以下幾種:
“從小我的父母和老師就告誡我,找到了正確答案再講出來”;“沒想清楚就說出自己的看法是非常淺薄的表現(xiàn)”;“當我發(fā)現(xiàn)我的答案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候,我不好意思說出來”。美國教授們并不了解中國學生的這些想法。
美嘉教育導師建議那些不善于參與課堂討論的中國學生先嘗試與自己的教授多交流,告訴他們自己有什么困惑,或者把在課堂上沒有機會說的話都說出來。這樣的一對一交流會大大增加你的自信,并轉化成參與課堂討論的動力。
事實上,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想的與別人不同時,恰恰應該說出來,與對方交流。每個人都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就是好的頭腦風暴嗎?來自不同背景的人說出自己的看法,會極大地豐富每個人的視野和頭腦,這不是好的多元文化交流的機會嗎?
我們需要進一步關注并思考,我們的學生在跨文化背景下學習時表現(xiàn)如何,哪些能力的欠缺限制了他們的發(fā)展和成功,如何提高學生所需要的這些能力。在教育國際化浪潮中,我們必須反思是否為培養(yǎng)化人才做好了準備。
上面談到的三種能力對于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性、有適應性的學生尤其重要。希望同學們好好思考一下。
美嘉教育官方微信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公眾微信號 meijiaedu 相信專家的力量!美嘉教育官方微博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專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