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倫敦帝國學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nited Kingdom)成立于1907年,是一個專精于科學技術的大學,也是聯(lián)邦大學倫敦大學的一個加盟學院。雖然正式全名是“帝國科學、技術和醫(yī)學學院”,但自2002年來,通常使用的英文名稱卻是倫敦帝國學院。中文中,通常被稱為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或簡稱為帝國理工。
作為一個專致于科學的大學,帝國理工在英國享有和麻省理工在美國所享有的聲譽,研究水平被公認為在英國大學三甲之列。擁有大約2800名研究人員,其中53名為皇家院士(Fellow of Royal Society), 57名為皇家工程學院院士(Fellows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同時,帝國理工過去的成員中,其中有14個諾貝爾獎和2個費爾茲獎得主。2004/5年度,學生總數(shù)11,152人,其中海外學生(非歐盟)約占26.5%。近一項調查表明,帝國理工畢業(yè)生的起薪為英國之。在英國大學排名中,帝國理工通常占據(jù)第三,偶爾有一次把牛津大學擠到第三,當然她有時也會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擠到第四。除了理工與醫(yī)學科系外,帝國理工的商學院在英國排名前列,商學院百強中處在中游位置。
盡管是倫敦大學的憲制成員,帝國理工卻一直是一個獨立實體,不受倫敦大學的管轄。2005年12月9日,學院宣布打算2007年退出聯(lián)邦制的倫敦大學,并正式開始與倫敦大學磋商相關事宜。一般認為帝國理工的是為了追求更響亮的、自己的品牌。它的退出將有可能極大地影響到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繼續(xù)留在倫敦大學的信心,甚至令聯(lián)邦制倫敦大學崩潰。一般來說,帝國理工的學生被授予的是以倫敦大學名義頒發(fā)的學位,但現(xiàn)在學生將可以自己選擇獲取帝國理工的學位或是倫敦大學的學位。
教育和研究
教育
提供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共有四個學院,工程學院,醫(yī)學院,自然科學院和生命科學院。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文系,提供選修的政治,經濟,歷史,藝術和語言課程。
通常被認為是英國嚴格的大學,它授予一等學位的比例和每年的淘汰率都十分引人矚目,盡管它是英國入學標準高的大學之一。教學和研究職員將近3000人,其中53名皇家協(xié)會會員,57名皇家工程研究院會員和一名費爾茲獎得主。過去的成員中還有14名諾貝爾獎得主,一名費爾茲獎。
帝國理工一貫在英國各種大學排名中名列三甲。綜合近來各種大學排名數(shù)據(jù),盡管帝國理工是專攻科學的大學,它仍然能夠占據(jù)綜合排名第三的位置,同時排在許多工程和醫(yī)學院排名的榜首。
從上來說,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的大學排名表顯示,帝國理工在工程和信息技術排名第五位(歐洲),醫(yī)學排名第四,科學第十,總體排名第十四。
研究
帝國理工是英國研究收入高的一所大學之一,在2002-2003年度,研究收入達到一億六千七百萬英鎊。這些收入包括政府,慈善機構和商業(yè)機構的資助。
2001年12月的研究評估中,75%的教員達到5*級,是英國高的。學院評分為6.68(7分滿分),排名第二。
2003年,學院獲得全英高的研究收入,達到一億五千三百萬英鎊。
學院在生命和自然科學方面的高級研究有著級的聲譽,通常被認為與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相當,甚至在這個特定的領域超過了它們。
院系設置
工程院
航空航天系
生物工程系
化學工程和技術系
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系
計算機系
地球科學和工程學系
電子工程系
材料系
機械工程系
生命科學院
部門(每個部門下有詳細的分類)
生物學
生物醫(yī)學
細胞和分子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
醫(yī)學院
部門 (每個部門下有詳細的分類)
臨床醫(yī)學
流行病學, 公共健康和初級保健
研究科學
肯尼迪風濕病學學會
藥學
心臟和肺學會
神經系統(tǒng)和心理健康
外科,腫瘤學,生殖生物學和麻醉學
自然科學院
化學系
科學,技術和醫(yī)學歷史系
數(shù)學系
數(shù)學科學學會
物理系
著名人物
學生
沈元: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chuàng)建人之一。
王大珩:兩彈一星元勛,光學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玉珊:中國航空教育家和結構分析導師。
涂長望: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溫詩鑄:中國科學院院士。
趙天從:著名冶金學家。
HOPKINS, Sir Frederick Gowland: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
拉吉夫·甘地:印度總理。
T·H·赫胥黎:科學家和作家。
Branislav Ivkovic:政治家。
布賴[1] 恩·梅(Brian May):皇后樂團(Queen)成員。
W. H. Perkin:苯胺染料的發(fā)現(xiàn)者。
Trevor Phillips:記者和政治家。
西蒙·辛格(Simon Singh):大眾科學作家。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 G. Wells):科幻作家。
宣萱 香港著名電視女藝人
郭炳湘兄弟 香港著名商人,財富僅次于李嘉誠
呂譚平中國聯(lián)想Lenovo香港總經理
教職員
Leonard Mandel (物理學家, 量子光學創(chuàng)始人)
Charles Kao (工程師, 纖維光學創(chuàng)始人)
諾貝爾獎得主
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7年 THOMSON, Sir George Paget
1948年 BLACKETT, Lord Patrick Maynard Stuart
1971年 GABOR, Dennis
1979年 SALAM, Abdus
諾貝爾化學獎
1937年 HAWORTH, Sir Walter Norman
1956年 HINSHELWOOD, Sir Cyril Norman
1967年 PORTER, Sir George
1969年 BARTON, Sir Derek
1973年 WILKINSON, Sir Geoffrey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1929年 HOPKINS, Sir Frederick Gowland
1945年 FLEMING, Sir Alexander (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者之一)
1945年 CHAIN, Sir Ernst Boris
1963年 HUXLEY, Sir Andrew Fielding
1972年 PORTER, Rodney Robert
費爾茲獎得主
1958年 ROTH, Klaus
1986年 西蒙·唐納森 (現(xiàn)任教員)
美嘉教育官方微信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公眾微信號 meijiaedu 相信專家的力量!美嘉教育官方微博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專家的力量!